华南师范大学环境研究院

信息资源

环境污染物及内源代谢分子的分析成像及作用新靶点

2024-07-05 16:05:00 来源:华南师范大学环境研究院 点击:

报告人:万祎教授

地点: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教学楼1栋105

时间:2024年7月11日 (周四) 上午10:30

tutor_20200713_XMGNPWU02106 (1).png

万祎,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,主要从事微量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毒理效应研究,关注污染物及生物小分子高通量扫描分析技术、污染物生物富集和代谢致毒过程、和污染物暴露诱发的代谢紊乱健康效应;在PNAS、Environ. Sci. Technol.、Anal. Chem. 等SCI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,获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、优秀青年基金专项资助,获聘教育部“青年长江学者”、“万人计划”青年拔尖人才,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(第二完成人)。

 报告摘要:

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,环境污染物暴露会干扰内源性小分子的代谢平衡,诱发内分泌紊乱、脂质代谢异常、能量代谢失衡等多种毒性效应。环境污染物和生物内源分子的相互作用是其致毒的关键环节,但由于内外源分子种类繁多、结构多样、作用机制复杂,如何将污染物暴露与受影响的代谢通路直接关联,找到污染物暴露导致代谢紊乱毒理效应的关键靶点,成为环境毒理研究的焦点。生物代谢小分子与基因、蛋白等内源分子不同,处于生物功能调控的末端,能指示环境污染物长期累积暴露的毒理效应。我们关注环境污染物和内源代谢分子的相互作用,研发环境污染物的高通量高灵敏分析扫描技术,同时也建立了内源代谢分子的高通量高灵敏分析和网络分析方法,通过对两类分子的成像分析和空间共定位,实现污染物作用靶点的识别,还通过蛋白亲和导向鉴定环境中的活性分子,最终对毒性物质的毒性机制和健康效应进行深入解析,为环境毒理和化学研究提供技术基础和物质管控清单。